2021年12月28日,階梯式育雛籠廠家講述秋季蛋雞產蛋下降的原因
其實造成降蛋的原因,總體上包括管理和疾病這兩大方面。很多情況下,管理和疾病是密不可分的,管理不到位,才造成雞群發病,管理是問題的根本,疾病是結果。
1、溫度控制成為管理難點。進入深秋,晝夜溫差加大,冷空氣增多,造成氣溫起伏波動。盡管室外溫度變化較大,也要盡力保持舍內小環境基本的穩定。根據天氣變化,注意夜間保暖,避免雞群因受涼而發生感冒及呼吸道疾病。夜間溫差大可以采用時間段控制風機、開關窗,降低雞舍灰塵和有害氣體,使雞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太大。晚秋氣候干燥,觀察雞舍濕度,必要時要進行噴水或氣霧消毒。
2、營養和新玉米問題。現在市場的上的陳玉米比較緊缺,加上價格相對較高,新玉米成為飼料原料的主要選擇。一些換用了新玉米的雞群已經開始出現了產蛋下降、雞群拉稀。新玉米使用前,要經過曬干、過風、揚凈、篩選、儲存熟化、陳化過程。在無法確保新玉米熟化的情況下,新老玉米配合過渡使用。每周換用1/4的新玉米,經過一個月的過渡期。通過減低飼料中麩皮等低能量的比重,提升飼料能量水平,切記不能通過加植物油來提高能量,否則會加重雞群拉稀。 另外,很重要一點就是霉菌問題。尤其是玉米收割前遇到連續陰雨天氣,當地玉米中的霉菌的含量多,一旦這些霉變嚴重的玉米被雞群吃到,就會造成雞群免疫力下降。要減少霉菌危害,選購時,發霉的玉米粒不超過1%,水分控制在14-15%。已經使用新玉米并引起較嚴重的霉菌毒素中毒癥狀的,立即停喂霉變的玉米,用硫酸鎂、硫酸鈉均配成5%的水溶液,促使毒素排出,供給5%的葡萄糖水配合0.1%維生素C,保肝排毒。
3、自然光照時間變短。對于半開放式雞舍來說,蛋雞接受光照時間變短,產蛋率下降。隨著光照時間的逐漸縮短,采食也就變短,雞群不能攝取足夠的能量,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抵抗力,為疾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。為了減少光照對雞群的不良影響,尤其是對于半開放雞舍,做到早晚兩頭加光,確保產蛋雞的光照時間達到16時間。建議早上5點開燈,下午5點開燈,定期的打掃燈泡上面的灰塵和更換損壞燈泡。一定不要出現忘記開燈的現象,否則會直接影響到產蛋。
4、忽略“免疫”**后一道“關卡”。免疫是預防雞群發生重大疾病的**后一道“關卡”,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準時給雞群進行免疫。需要注意,蛋雞在180-220天進入高峰階段,抵抗力比較弱,盡量在180天完成之前的免疫,避免在高峰階段給雞群過多的刺激造成不良應激。對于必須要做疫苗,建議在免疫前后用4-5天的多維或者黃芪多糖減少應激,同時注意加強管理。